发热,医学上称为发热,是指在热源或各种原因的作用下,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时,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。一个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~ 37左右。当人体口腔温度(口温)高于37.3,腋窝温度(腋温)高于37,或直肠温度(肛温)高于37.6时,称为发热。
体温调节中枢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人体的下丘脑中,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,起着温度调节器的作用,负责将体温恒定在某一值。在它的调节下,我们的体温可以保持在一个很小的波动范围内。
热源
当感染人体的病原体病毒和细菌侵入体内时,会产生外源性热原,可引起发热。人体内的白细胞会产生杀死病毒和细菌的细胞因子,这些细胞因子也会引起发烧。它们是内源性热原。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用了原致热剂,导致温度设定点升高,产热增加,散热减少,表现为发热。比如热源是熊海子,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就像一个房间的温度调节器。当熊海子(热源)提高恒温器(体温调节中枢)的设定点时,人体就会发热,导致体温升高,人就会“发烧”。
你为什么冷得发抖?
通常,在发烧的早期,病人会感到寒冷,甚至发冷。其实这个时候体温已经开始上升了,只是因为皮肤的小血管普遍收缩,皮肤的血液供应减少,体表温度变低,从而刺激皮肤的冷感感受器,产生冷的感觉。但由于皮肤小血管收缩,散热减少,进而增加肌肉发冷引起的体热,所以体温上升很快。当它达到最高水平时,皮肤血管放松,然后病人感到热。
发烧是一种防御性反应。
发烧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,可使白细胞增多,抗体增生,吞噬活性加强,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。同时,由于大多数细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为35 ~ 37,当人体温度升至37以上时,其生长繁殖就会受到很大抑制。此外,发热也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。所以发烧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。它允许身体在没有外来药物帮助的情况下清除体内的致病菌。
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当人们发烧时,不必降低温度。当他们的体温上升到40 ~ 41时,就会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、谵妄、昏迷、意识不清等症状。当体温超过42 ~ 43时,可能导致死亡。所以在某些情况下,可以适当使用退烧药,但发烧时不能用退烧药。发烧只能对症治疗。如果病因未除,停药后体温又升高,一定要找出病因进行治疗。
如何正确对待发烧?
1.及时诊断
其实治疗发烧不是吃药退烧那么简单。普通感冒会发热,严重的如肺炎也会发热。普通感冒很快痊愈。如果肺炎引起的发烧不被重视,延误病情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。
2.退热治疗
很多人认为“药有毒”,生病后要尽量避免吃药。其实,是否退烧、何时退烧、如何退烧,都需要医生根据病情做出科学的选择。我们不应该相信谣言。打针吃药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放下了病。
3.多喝热水。
发烧时,因为体温高,体内的水分很容易蒸发,要多喝水补充水分,否则会出现脱水,甚至使病情加重。另外,水分被人体吸收后,可以进入血液,稀释血液中的热源,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,从而降低体温。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